4月10日起,铁路部门在京沪高铁的10趟列车上正式开启宠物托运试点。不过,随着服务上线,4月14日,东方网·纵相新闻就此采访了宠物出行服务行业的资深人士孟瑾。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孟瑾的团队“爱宠游”于2021年与吉祥航空合作,在遵守航空安全、宠物健康、环境卫生以及地勤检查等多方流程与规范基础上,首次推出宠物包机出行。去年,她还策划了国内首趟携宠出境包机游。
“宠物上高铁最大的难点在于,铁路旅客数量庞大。”孟瑾告诉纵相新闻,高铁开放宠物托运本身就是社会进步,值得肯定,“其实我们也一直想打通铁路宠物出行,但这比飞机更复杂。”
孟瑾:首先,在法律层面,《铁路旅客运输规程》第五十六条明确规定,“活动物(导盲犬和作为食品且经封闭箱体包装的鱼、虾、蟹、贝、软体类水产动物除外)不得随身携带乘车”。
其次,国家铁路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43.12亿人次,同比增长11.9%,年度旅客发送量首次突破43亿人次大关。动车组旅客发送量32.72亿人次,占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的75.9%,同比增长12.9%。
庞大的旅客数量令许多铁路车次的车票都一票难求,更不要谈专门开辟座位给宠物了。
目前试点的宠物托运,其实是把宠物以货运的形式安置在客运列车的专门行李柜,让宠物和旅客乘坐同一趟列车,但途中人宠分离。
托运箱有新风系统、含氧量监控、温度监控,非常高科技。大家的疑问在于托运箱外罩一层黑布后,再把箱子放到封闭狭小的行李柜里,是否存在空气不流通的问题。
其实,如今宠物主更多地把宠物当作家庭成员。相较于把它们送达目的地,携宠旅客更在意“毛孩子”在运输中的安全和健康。因此,在我们眼中,宠物托运并非货物托运。
我认为可以优化托运箱的可视窗设计。例如,在顶部增加观察窗,便于工作人员俯视检查宠物状态。此外,由于目前宠物主无法陪伴宠物,铁路部门可增加数据可视化方案,即在每节车厢配备集中显示屏,滚动显示各箱环境监测数据。
根据铁路运输距离长短,还可以采取分段式运输模式。3小时以内的短途可采取直达运输;长距离运输则可以设置“宠物中转站”,每4小时安排主人查看,并由兽医对宠物快速体检、补充饮用水等。
孟瑾:目前除了吉祥航空包机,或者海航、南航、首航、西部航空等部分航空公司允许宠物在规定体重和限制只数内进入客舱,其他航司会将托运的宠物放入有氧舱。每家航司对于托运宠物的年龄、大小、体重,健康免疫、航空箱尺寸等都有不同的要求。
如果宠物进客舱,宠物主可以在飞行途中了解宠物的状态,例如它是否因噪音而恐惧焦虑、行李舱的温度气压是否适宜等,这样宠物和主人都比较放心。
我们建议,宠物主在携宠进客舱前对宠物进行脱敏训练和社会化训练,提前让宠物熟悉航空箱。此外,宠物全程需要穿戴口套及纸尿裤,箱子里要铺上尿垫。航空箱外侧需加套一层宠物防护网兜,并在网兜打结处栓挂一次性锁扣。
相较而言,猫比狗更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宠物主如果携猫出行,应提前2至4周让猫熟悉航空箱或猫包,将其放在家中显眼处,内铺软垫、撒零食或猫薄荷,让猫咪自愿进入。逐步延长关闭箱门的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小时),模拟出行状态。多观察它的状态是否适合出行,并准备好抗应激的物品。
就在记者写稿当日,4月16日早上,铁路12306系统开售“五一”小长假前一日车票,由于访问量骤增,12306手机客户端出现延迟现象。
其实,早在去年5月,铁路部门通过12306小程序发放问卷,就“是否愿意尝试高铁宠物运输”“非养宠人士有何建议”等广泛征集民意。调查问卷显示,反对宠物上高铁的意见中,主要集中在担心宠物和乘客同处一个车厢后引发过敏等问题。
我们不难发现,高铁打造“宠物友好”空间,既要满足庞大的养宠群体需求,又要消除非养宠人士的顾虑,在人与宠物“双向友好”中寻求一种最优解。此外,高铁宠物托运作为一项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举措,需要时间去迭代、优化,无法一蹴而就。
迈出“宠物坐高铁”的第一步,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接下来,铁路部门应优化高铁宠物托运服务,根据试点期间宠物主关切较多的封闭托运空间等问题,不断调适处置办法,找到多方诉求的平衡点,让宠物友好出行成为真正的下一站。
在这里,我们渴望挖掘那些未被充分讲述的故事,探索新闻背后的多元视角。在这里,既有事件余波中的真实人性,也有未被广泛关注的细节与真相。
以“好奇心”为引擎,我们追问故事的另一面,探索新闻的纵深处,为读者打开一扇理解世界的新窗口。
无论您是敏锐的观察者、亲历者,还是善于思考的评论者,我们都期待您通过投稿邮箱,将您的发现、见解或疑问传递给我们。
您的声音,可能正是解开某个谜题的关键,或是点燃公众讨论的火花。我们珍视每一份来稿,无论是突发事件线索、深度调查建议,还是生活中耐人寻味的细节,都可能是《纵相好奇心》下一期的主题。
新闻因多元而真实,因参与而生动。期待您的来信,让我们一起追问、探寻、记录这个世界的精彩与复杂!九游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