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宠物消费已脱离“疫情短期刺激”,转向由人口结构变迁、情感需求升级和科技赋能为驱动的长期增长范式。“它经济”增长整体表现亮眼,全球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美元,其中宠物用品类目正在成为继宠物食品之后的第二大增长赛道。Euromonitor数据显示,2015-2021年,全球宠物用品市场规模增至443.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7%。
高速增长的市场正在吸引更多中国企业进入。有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底,国内现存的宠物经济相关企业达到447.4万家,数量是2021年的3倍多,其中超过77%的企业成立时间不到3年。根据淘宝出海发布的海外宠物消费趋势,今年海外618大促期间,超3万家宠物商家参与天猫618出海,其中1000多个商家跨境成交额同比翻倍。
玩家陡然增多,极大丰富了海外供给,也在重塑市场竞争格局,一方面卷动市场整体价格下降,尤其在以高客单价产品为主的欧美市场;另一方面随着技术和制造水平的提高,宠物用品也在向智能化的方向迭代。
过去几年新消费趋势下涌现出的新品牌,借助擅长的电商渠道运营与社媒营销,迅速打开东南亚市场,但在欧美成熟市场正面临双重挑战:当地行业巨头的品牌壁垒与国内新玩家引发的价格竞争。
而更多刚刚跨界涌入宠物赛道的企业,一边以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快速抢占海外市场份额,一边也在积极向头部品牌学习,积累对市场的理解,尝试向品牌化跃迁。
面对尚未定型的市场格局,出海企业拥有的共识是,靠产品积累用户口碑建立品牌心智,是长期留在牌桌上的唯一路径。
宠物用品主要包括牵引器、清洁护理、宠物窝垫、食用器皿、宠物服饰、宠物玩具等细分品类。从事宠物用品企业的出海路径,按照能力优势可以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具有生产能力,但是对海外市场缺乏了解,尚不具备品牌建设能力的供应链型企业。这类企业往往先以“制造出海”,通过OEM/ODM贴牌代工方式,为沃尔玛、亚马逊等大型零售平台以及Chewy、Petsmart、Petco这类大型宠物用品连锁商超提供产品。
天元宠物是这类企业的典型代表。2000年,天元宠物开始参加各类国际展会开拓国际客户,在推进ODM/OEM业务的同时培育自主品牌。2014年起,天元宠物陆续收购了美国和德国宠物品牌,并在日本成立“日本宠物联盟株式会社”负责日韩市场业务。同时,天元宠物也布局了亚马逊等跨境电商平台,搭建独立站作为产品与品牌的展示渠道。
2022年11月,天元宠物登陆A股创业板,成为中国第六家在A股上市的宠物企业。财报显示,2024年天元宠物境外营收为13.32亿元,同比增长18.4%,占总营收的48.2%。目前天元宠物进一步增加海外投资,在越南和柬埔寨设立生产基地,在美国设立控股子公司开展海外仓业务。
为充分发挥供应链优势,这类企业往往首选市场规模最大的北美地区,凭借性价比产品迅速提高市场份额,东南亚则主要作为生产基地。但是近两年在关税冲突的阴影之下,一些企业已经被迫将市场重点转向日本或欧洲。
另一类出海的宠物用品企业,主要是伴随新消费崛起涌现出的新消费品牌,比如Petkit(小佩)、Catlink、霍曼、鸟语花香、Petwant、PAPIFEED等。
与供应链型企业不同,新消费品牌出海反而先从周边东南亚国家开始。某国内头部宠物用品品牌负责人Amy说道,“东南亚虽然市场规模不及欧美,但也是高速增长的蓝海市场,并且没有太多头部企业垄断市场,所以中国品牌反而能凭借更强的品牌能力获得先发优势,快速冲到市场前列。”
例如,小佩与Catlink都采用与本地代理商合作的轻资产模式,品牌提供稳定供应链以及客户服务培训,代理商负责本地市场开发与销售,通过Shopee、Lazada和TikTok等线上渠道快速铺开市场。
这些新消费品牌也将擅长的市场营销能力复制到海外,在社交媒体上与本地KOL合作扩大品牌影响力。2021年小佩还通过众筹平台Indiegogo上线智能猫砂盆PURA MAX,宣传产品的同时,募集超百万美元。
“从几年前开始,普通宠物用品竞争就已经非常激烈了,利润空间都被压到很低。”艾森智能运营负责人张健表示,公司从2年多前开始采取“用技术避开价格内卷”的策略,将研发重点转向“AI+”智能宠物用品,希望以此打造产品差异化,提高品牌知名度与盈利空间。
智能宠物用品泛指利用 Wifi、5G、AI、物联网等智能硬件技术改造或创新的各类宠物用品,包含智能猫砂盆、智能喂食器、智能饮水机、智能摄像头、智能牵引绳等在内。根据QY Research统计,截至2023年,全球智能宠物用品市场销售额达到42亿美元。其中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宠物市场,超过一半美国成年人为宠物购买了智能设备。
2023年,Catlink在亚马逊美国站上线款智能产品及其配套用品,黑五期间成为猫砂盆类目第一。2024年小众品牌Birdfy的智能鸟类喂食器,在亚马逊普遍标价9.9-19.9 美元的喂食器中,以199美元高价冲上亚马逊畅销榜,月销数百万美元。
但是当2025年企业再冲进智能宠物用品赛道,就会发现已经没那么好挣钱了。
2024年下半年开始,大量与头部品牌产品同类型的工厂贴牌竞品出现在亚马逊上,借助更低的开模成本掀起价格内卷。Catlink相关负责人曾公开分享,截至2024年10月,智能猫砂盆在亚马逊上的ASIN数增长160%,但同期市场份额只增长63%。供给快于需求增长,导致亚马逊TOP3的智能猫砂盆产品,售价从600美元左右下降至150美元左右。
价格空间被再次挤压也反映出,海外市场对智能宠物用品的接受度相对有限。据业内人士估算,具有物联属性的智能宠物用品,在美国的渗透率目前不足20%。
张健告诉我们,艾森智能在看到Birdfy在亚马逊上的成功后,也推出了借助AI能力对宠物进行健康监测的订阅制服务,但是销售不及预期。“虽然海外养宠也在朝着精细化的趋势发展,但是很难与母婴育儿产品相提并论。”
张健发现,美国用户的养宠习惯相对粗放,我们在美国的客户更关心产品是否牢固耐用,日本客户则要求外观必须足够精致好看,但是智能功能还停留在基础水平,本地产品的App操作界面相比中国产品也极为朴素。
即便如此,张健和Amy都相信智能化是宠物用品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阶段消费者不买账,还是因为产品不够成熟,没有好到让消费者改变认知。就像苹果手机出现之前,大家对诺基亚都挺满意。所以企业更需要做坚定持续的投入和产品迭代,从长期来看智能产品一定是趋势。”Amy说道。
尽管小佩、霍曼、Catlink等品牌在国内市场已经形成一定品牌力,积累了庞大用户群体,但是宠物用品因为覆盖面广、细分品类多,相较于宠物食品,品牌集中度较低。根据Euromonitor数据,2021年全球宠物用品行业CR5(Concentration Ratio,行业集中度)仅为15.2%,市场规模排名第一的美国中央花园和宠物公司市占率也仅为3.7%。
市场集中度低恰恰给艾森智能这样的新入局企业创造了机会。张健表示,“宠物用品天然是弱品牌心智的产品,类似充电宝这样的3C产品,在欧美市场有Chewy这样的大型渠道品牌,但始终没有像大疆在无人机领域的全球化品牌。所以产品销量更多取决于如何在高性价比的情况下,既能解决消费者的痛点,又能让消费觉得产品很酷。”
Amy认为,宠物用品可以借鉴母婴用品打造品牌的方式,通过1-2个有差异化创新的爆款产品,形成好的产品口碑,以此慢慢建立品牌心智。
正是因为宠物用品属于耐用品,复购率不如宠物食品,Amy认为依赖烧钱营销方式获客和做品牌,从财务逻辑上无法成立,“顾客往往只买一次你的产品,不太可能通过后续的复购赚回利润,如果没有在单品上做好成本模型,第一次获客成本过高可能只会死得更快。而且夸张产品功能和性能的营销,反而更容易让用户失望。”
其次,在宠物用品的成熟市场,品牌心智的建立绕不开线下主流消费渠道,而这也是中国企业出海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比如日本对本土品牌有很强的保护意识,企业想进入宠物用品市场,必须先加入当地商会或行业协会。张健建议,企业可以通过合资公司的形式,得到本地资源赋能,从而逐渐向线下渠道渗透。
在东南亚市场站稳脚跟后,小佩与Catlink也开始将业务向美国扩展。不同于供应链型企业,新消费品牌带着更强的自有品牌意识,主要采取自建独立站的自营模式,并不急于进入拥有高客流量的大型宠物用品连锁商超。
“品牌影响力真正实现以后,再和这些渠道谈判,可以拿到的条件就不一样了。现在进入的话只能接受贴牌和很低的供货价,也无法积淀真正的品牌能力。”Amy表示。
3.《年营收近20亿!天元宠物的“掘金秘笈”是什么?》,全球宠业出海洞察
5.《扎堆出海!百亿级智能宠物用品赛道方兴未艾,却在半路杀出一场“内卷危机”? EBRUN全球好物》,亿邦动力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